第二节 濒死与死亡

考点1 濒死及死亡的定义

  • 濒死:即临终,指病人已接受治疗性和姑息性的治疗后,虽然意识清楚,但病情加速恶化,各种迹象显示生命即将终结。

  • 死亡:即脑死亡,又称全脑死亡,包括大脑、 中脑、小脑和脑干的不可逆死亡。

  • 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①无感受性和反应性:对刺激完全无反应,即使剧痛刺激也不能引出反应。

②无运动、无呼吸:观察1小时后撤去人工呼吸机3分钟仍无自主呼吸。

③无反射: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无吞咽反射;无角膜反射;无咽反射和跟腱反射。

④脑电波平坦。

上述四条标准24小时内多次复查后结果无变化,并应当排除两种情况,即体温过低和刚服用过巴比妥类药物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的影响,其结果才有意义,即可宣告死亡。

考点2 死亡过程的分期

  • 濒死期:又称临终期,是临床死亡前主要生命器官功能极度衰弱、逐渐趋向停止的时期。此期的主要特点是中枢神经系统脑干以.上部位的功能处于深度抑制状态或丧失,而脑干功能依然存在。表现为意识模糊或丧失,各种反射减弱或逐渐消失,肌张力减退或消失。循环系统功能减退,心跳减弱,血压下降,病人表现为四肢发绀,皮肤湿冷。呼吸系统功能进行性减退,表现为呼吸微弱,出现潮式呼吸或间断呼吸,代谢障碍,肠蠕动逐渐停止,感觉消失,视力下降。各种迹象表明生命即将终结,是死亡过程的开始阶段。但某些猝死病人可不经过此期而直接进入临床死亡期。

  • 临床死亡期:是临床上判断死亡的标准,此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已由大脑皮层扩散到皮层以下部位,延髓处于极度抑制状态。表现为心跳、呼吸完全停止,各种反射消失,瞳孔散大,但各种组织细胞仍有微弱而短暂的代谢活动。此期一般持续 5-6分钟,若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生命有复苏的可能。若超过这个时间,大脑将发生不可逆的变化。但大量的临床资料证明,在低温条件下,临床死亡期可延长至1小时或更久。

  • 生物学死亡期:是指全身器官、组织、细胞生命活动停止,也称细胞死亡。 此期从大脑皮层开始,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及各器官新陈代谢完全停止,并出现不可逆变化,整个机体无任何复苏的可能。随着生物学死亡期的进展,相继出现尸冷、尸斑、尸僵及尸体腐败等现象。

尸冷:是死亡后最先发生的尸体现象。死亡后因体内产热停止,散热继续,故尸体温度逐渐下降,称尸冷。死亡后尸体温度的下降有一定规律,一般情况下死亡后10小时内尸温下降速度约为每小时19"C,10 小时后为每小时0.5C,大约24小时左右,尸温与环境温度相同。测量尸温常以直肠温度为标准。

尸斑:死亡后由于血液循环停止及地心引力的作用,血液向身体的最低部位坠积,皮肤呈现暗红色斑块或条纹状,称尸斑。一般尸斑出现的时间是死亡后2 ~4小时,最易发生于尸体的最低部位。若病人死亡时为侧卧位,则应将其转为仰卧位,以防脸部颜色改变。

尸僵:尸僵首先从小块肌肉开始,表现为先从咬肌、颈肌开始,向下至躯干、上肢和下肢。 尸僵一般在死后1 ~3小时开始出现,4~6 小时扩展到全身,12 ~ 16 小时发展至最硬, 24 小时后尸僵开始减弱,肌肉逐渐变软,称为尸僵缓解。

尸体腐败:常见表现有尸臭、尸绿等,一般死后24小时先在右下腹出现,逐渐扩展至全腹,最后波及全身。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