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清洁、消毒、灭菌

考点1 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

清洁 是指通过除去尘埃和一切污垢以去除和减少微生物数量的过程。是物品消毒灭菌前的必要步骤。
消毒 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环境中和媒介物上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灭菌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

考点2 消毒灭菌的方法

A 物理消毒灭菌法

1.热力消毒灭菌法:是效果可靠、使用最广泛的方法。分干热法和湿热法。相对于干热法消毒灭菌,湿热法传热较快,穿透力强,所需的时间短,温度低。

物品种类 灭菌时间
物品种类 下排气 预真空
不带孔物品 3 3
带孔物品 10 4
不带空+带孔物品 10 4
  • 压力蒸汽灭菌法的注意事项:

①.安全操作

②.包装合适

③.装载恰当:如材质不同,将纺织类物品竖放于上层,金属器械类放于下层:手术器械包、硬式容器应平放,盘、盆、碗等开口朝向一致并斜放, 底部无孔的物品倒立或侧放。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法的物品体积不超30cmX 30cmX 25cm,装载体积不得超过柜室容积的80%;采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体积不超过30cmX 30cmX 50cm,裝填量不得超过柜室容积的90%,但不小于柜室容量的10%,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装填量不小于柜室容量的5%。④.密切观察:柜室温度达到要求时才开始计算灭菌时间。

⑤灭菌后卸载:温度降至室温时才能移动,每批次应检查灭菌是否合格,若灭菌不彻底或有可疑污染如破损、湿包、有明显水渍、掉落地上等则不做无菌包使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后的物品4小时内使用,不能储存。

⑥定期监测灭菌效果。

  • 压力蒸汽灭菌法的效果监测:

①.化学监测法: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于最难灭菌的部位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 -片 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②生物监测法:将非致病性嗜热脂肪杆菌芽孢的菌片制成标准生物测试包,用来检测。

  • 煮沸消毒法的注意事项:

①消毒前物品洗刷干净,全部浸没水中,大小相同的容器不能重叠;打开器械轴节或容器盖子、空腔导管腔内预先灌满水; 放入总物品不超过容量的3/4。

②玻璃器皿、金属、搪瓷类物品通常冷水放入,橡胶制品用纱布包好,水沸后放入。

海拔每增高300m, 消毒时间需延长2分钟

④为增强杀菌作用、去污防锈,可将碳酸氢钠加入水中,配成1% -2%的浓度,沸点可达到105C。

⑤消毒后的物品及时应用,4小时内未使用需要重煮消毒。

2.辐射消毒法

方法 适用范围
日光暴晒法 于床垫、被服、书籍的消毒。将物品放在直射阳光下暴晒6小时,并定时翻动。
紫外线消毒法 1.消毒使用的紫外线波250~270nm,其中杀菌作用最强的是253. 7nm。2.紫外线辐照能量低,穿透力弱,主要适用于空气、物品表面和液体的消毒。(1) 空气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紫外线消毒灯距离地面1. 8-2. 2m。(2)物品表面消毒有效距离为25 -60cm,消毒时间20- 30分钟。(3) 液体消毒水层厚度小于2cm.
臭氧消毒法 主要用于空气、水及物品表面的消毒。

紫外线灯管消毒时注意事项:

1.保持灯管清洁: 一般每2周1次用无水乙醇纱布或棉球轻轻擦拭以除去灰尘和污垢。

2.消毒环境合适:适宜温度20-40C,相对湿度40-60%。

3.紫外线的消毒时间须从灯亮5 ~7分钟后开始计时,若使用超过1000小时,需更换灯管。

4.加强防护,照射时人离开房间,照射完毕开窗通风。

5.定期监测。

B化学消毒灭菌法

凡不适用于物理消毒灭菌的物品,都可以选用化学消毒灭菌法。

  1. 理想的化学消毒剂应具备:杀菌谱广;有效浓度低;性质稳定;作用速度快:作用时间长:易溶于水;可在低温下使用:不易受有机物、酸、碱及其他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无刺激性和腐蚀性;不引起过敏反应:无色、无味、无臭、毒性低且使用后易于去除残留药物;不易燃烧和爆炸;用法简便、 价格低廉、便于运输等。

2.化学消毒剂的种类

种类 定义 举例
灭菌剂 指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 包括细菌芽孢,使物品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甲醛、 戊二醛,环氧乙烷
高效消毒剂 可以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 (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并对细菌芽孢有显著杀灭作用的制剂 过氧乙酸、过氧化氢、部分含氯消毒剂。
中效消毒剂 仅可杀灭分枝杆菌、 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醇类、 碘类、部分含氯消毒剂
低效消毒剂 指仅 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酚类、 胍类、季铵盐类消毒剂

3.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

a合理使用,能不用时则不用,必须用时则尽量少用。

b根据物品的性能和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c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和使用方法。

d消毒剂应定期更换,易挥发的要加盖,并定期检测,调整浓度。

e待消毒的物品必须先清洗、擦干。

f消毒剂中不能放置纱布、棉花等物,以防降低消毒效力。

g消毒后的物品在使用前须用无菌水冲洗。

h熟悉消毒剂的毒副作用,做好工作人员的防护。

4.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a.浸泡法:浸泡前要打开物品的轴节或盖套,管腔内要灌满消毒液。

b擦拭法用于易溶于水、穿透力强、无显著刺激的消毒剂。

c喷雾法:用于地面、墙壁、空气、物品表面的消毒

d熏蒸法:用于手术室、换药室、病室的空气消毒以及精密贵重仪器、不能蒸煮、浸泡物品的消毒。

常用化学消毒剂

考点3 医院清洁、消毒、灭菌工作

分类 定义 举例
高度危险性 穿过皮肤、黏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械,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 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脏器移植物
中毒危险物品 仅和皮肤、 黏膜相接处,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内的物品。 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体温表、呼吸机管道、压舌板
低度危险品 不进入入体组织、不接触黏膜,仅直接或间接地和健康无损的皮肤相接触的物品。 听诊器、血压计、床栏、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痰盂便器

2.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耐热、耐湿物品和器材,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法;耐高温的玻璃器材、油剂类和干分类可选用干热灭菌法。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如过氧乙烷,过氧化氢等等离子灭菌或低温甲醛蒸汽灭菌。

3.医院日常的清洁、消毒、灭菌根据有无明确感染,医院消毒分为预防性和疫源性消毒。

1) 预防性消毒: 指在未发现明确感染源的情况下为预防感染的发生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

疫源性消毒:指对医院内存在着或曾经存在着感染性疾病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①随时消毒:指对医院存在的疫源地内的传染源在住院期间进行的病室或床边消毒,随时杀灭或清除由感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应根据病情做到“三分开”“六消毒”,即分居室、分饮食、分生活用具;消毒分泌物或排泄物、消毒生活用具、消毒双手、消毒衣服和床单、消毒患者居室、消毒生活用水和污物。

②终末消毒:指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的消毒。如医院内的感染症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其住过的病室及污染物品进行的消毒.

从空气消毒的角度可将医院环境分为四类

知识点

①直接接触病人衣服和床单, 被套,枕套等,应一人一更换,住院时间长者每周更换,遇污染及时更换。

②感染性废弃物应遵守密闭灭菌方法和消毒--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

③黑色袋装生活垃圾、黄色袋装医用垃圾、红色袋装放射垃圾,损伤性废物置于医疗废物专用的黄色锐器盒内。

④对于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物品先消毒后灭菌,再进行清洗。

⑤无菌物品存放架 或柜应距离地面高度≥20cm,离墙≥5cm,距离天花板≥50cm。

⑥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区域划分应遵循 “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空气流向由洁到污;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保持相对正压”的原则。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