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危重症病人的管理

考点1 危重病人的护理

  • 危重症病人的病情监测

①中枢神经系统监测:包括意识水平监测、电生理监测如脑电图、影像学监测如CT与MRI、颅内压测定和脑死亡的判定等

②循环系统监测:包括心率、心律、无创和有创动脉血压、心电功能和血流动力功能监测如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心排量及心脏指数等。

③呼吸系统监测:包括呼吸运动、频率、 节律、呼吸音、潮气量、无效腔量、呼气压力测定、肺胸顺应性监测;痰液的性质、量、痰培养的结果;血气分析。

④肾功能监测:包括尿量,血、尿钠浓度,血、尿的尿素氮,血尿肌酐、血肌酐清除率测定等。

⑤体温监测。

  • 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醒病人应鼓励其定时做深呼吸或轻拍背部,以助分泌物咳出。昏迷病人常因咳嗽、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及唾液等积聚喉头,而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故应使病人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通过呼吸咳嗽训练、肺部物理治疗、吸痰等,预防分泌物淤积、坠积性肺炎及肺不张等

  • 加强临床基础护理

1.维持清洁

(1)眼部护理:对眼睑不能自行闭合者应注意眼睛护理,可涂眼药膏或覆盖油性纱布,以防角膜干燥而致溃疡、结膜炎

(2)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增进食欲。对不能经口腔进食者,更应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发生口腔炎症、口腔溃疡、腮腺炎、中耳炎、口臭等。

(3)皮肤护理做到“六勤- -注意”,即:勤观察、 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更换、勤整理,注意交接班。

2.协助活动:病情平稳时,应尽早协助病人进行被动肢体运动,每天2~ 3次,轮流将病人的肢体进行伸屈、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活动,并同时作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张力,帮助恢复功能,预防肌腱、韧带退化、肌肉萎缩、关节僵直、静脉血栓形成和足下垂的发生。

3.补充营养和水分危:为保证病人有足够营养和水分,维持体液平衡,应设法增加病人饮食,并协助自理缺陷的病人进食,对不能进食者,可采用鼻饲或完全胃肠外营养。对大量引流或额外体液丧失等水分丢失较多的病人,应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

4.维持排泄功能:协助病人大小便,必要时给予人工通便及在无菌操作下行导尿术。留置尿管者执行尿管护理常

5.保持导管通畅:注意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扭曲、受压、堵塞、脱落,保持其通畅,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注意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逆行感染。

6.确保病人安全:对谵妄、躁动和意识障碍的病人,要注意安全,合理使用保护具;防止意外发生。牙关紧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同时室内光线宜暗,工作人员动作要轻,避免因外界刺激而引起抽搐。准确执行医嘱,确保病人的医疗安全。

  • 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

①表现出对病人的关心、同情、尊重和接受。态度要和蔼、宽容、诚恳。

②在任何操作前向病人做简单、清晰的解释。语言应精练、贴切、易于理解;举止应沉着、稳重;操作应娴熟认真、丝不苟,给病人充分的信赖感和安全感。

③保证与病人有效沟通,对因人工气道或呼吸机治疗而出现语言沟通障碍者,应与病人建立其他有效的沟通方式,保证与病人的有效沟通。鼓励病人表达他的感受,并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情况。

④鼓励病人参与自我护理活动和治疗方法的选择。

⑤尽可能多地采取“治疗性触摸”。这种触摸可以引起病人注意,传递关心、支持或接受的信息给病人,可以帮助病人指明疼痛部位确认他们身体- -部分的完整性 和感觉的存在。

⑥鼓励家属及亲友探视病人,与病人沟通,向病人传递爱、关心与支持。减少环境因素刺激,病室光线宜柔和,夜间减低灯光亮度,使病人有昼夜差别感,防止睡眠剥夺。病室内应安静,尽量降低各种机器发出的噪声,工作人员应做到“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在病室内适当位置悬挂时钟,令病人有时间概念;在操作检查治疗时使用床帘,注意保护病人隐私。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