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临终病人与家属的护理

考点1 临终病人生理反应

  • 临终病人的生理评估:

①肌肉张力丧失:表现为大小便失禁,吞咽困难,无法维持良好舒适的功能体位,肢体软弱无力,不能进行自主躯体活动,呈希氏面容,即面肌消瘦、面部呈铅灰色、下颌下垂、嘴微张、眼眶凹陷、双眼半睁、目光呆滞。

②循环功能减退:表现为皮肤苍白、湿冷, 大量出汗,体表发凉,四肢发绀、斑点,脉搏弱而快,不规则或测不出,血压降低或测不出,心率出现紊乱。

③胃肠道蠕动减弱:表现为恶心、呕吐、 食欲减退、腹胀、便秘或腹泻、口干、脱水、体重减轻。

④呼吸功能减退:表现为呼吸频率不规则,呼吸深度 由深变浅,出现鼻翼呼吸、经口呼吸、潮式呼吸,由于分泌物无法或无力咳出,出现痰鸣音或鼾声呼吸。

⑤知觉改变:表现为视觉逐渐减退,由视觉模糊发展到只有光感, 最后视力消失。眼睑干燥,分泌物增多。听觉常是人体最后消失的一个感觉。

⑥意识改变:若病变未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病人可始终保持神志清醒;若病变在脑部,则很快出现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或昏迷等,有的病人表现为谵妄及定向障碍。

⑦疼痛:表现为烦躁不安,血压及心率改变,呼吸变快或变慢,瞳孔散大,大声呻吟,出现疼痛面容,即五官扭曲、、眼睛睁大或紧闭、双眼无神、咬牙等。

考点2 临终病人心理变化

  • 否认期:病人得知自己患不治之症时表现出震惊与否认,他们常说的话是:“不,不是我!”或“这不是真的!一定是搞错了!”病人不承认自己患了绝症或者是病情恶化,认为这可能是医生的误诊。他们常常怀着侥幸的心理到处求医以期推翻诊断。此反应是病人所采取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旨在有较多的时间调整自己去面对死亡。

  • 愤怒期:病人出现的心理反应是气愤、暴怒和嫉妒。进入此阶段的病人表现出生气、愤怒、怨恨的情绪,病人常会愤愤地想:“为什么是我?"、“老天太不公平!”或“我为何这么倒霉?”病人常常迁怒于家属及医护人员或责怪不公平,常常怨天尤人,经常无缘无故地摔打东西,抱怨人们对他照顾不够,对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百般挑剔,甚至无端地指责或辱骂别人,以发泄他们的苦闷与无奈。

  • 协议期:愤怒的心理消失后,病人开始接受自己已患绝症的现实。他们常常会表示:“假如你给我一-年时间,.....”。此期病人已承认存在的事实,希望能发生奇迹。病人为了尽量延长生命,希望有好的治疗方法,并会做出许多承诺作为延长生命的交换条件。处于此阶段的病人对生存还抱有希望,也肯努力配合治疗。

  • 忧郁期:“好吧,那就是我!”当病人发现身体状况日趋恶化讨价还价无效后会产生一系列心理反应,表现为悲伤、情绪低落、退缩、沉默、抑郁和绝望。病人会体验到- - -种准备后事的悲哀,此阶段他们希望与亲朋好友见面,希望亲人、家属每时每刻陪伴在身旁。处于抑郁期的病人主要表现为对周围事物的淡漠,语言减少,反应迟钝,对任何东西均不感兴趣。。

  • 接受期:“好吧,既然是我,那就去面对吧。”“我准备好了。”病人会感到自己已经竭尽全力,没有什么悲哀和痛苦了,于是开始接受即将面临死亡的事实。此阶段病人相当平静,表现出惊人的坦然,他们不再抱怨命运,喜欢独处,睡眠时间增加,情感减退。

考点3 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

  • 否认期

(1)护理入员应具有真诚、忠实的态度,不要轻易揭露病人的防御机制,也不要欺骗病人。应坦诚温和地回答病人对病情的询问,并注意保持与其他医护人员及家属对病人病情说法的一-致性。

(2) 注意维持病人适当的希望,应根据病人对其病情的认识程度进行沟通,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在沟通中注意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实施正确的人生观、死亡观的教育,使病人逐步面对现实。

(3)经常陪伴在病人身旁,注意非语言交流技巧的使用,多利用身体触摸去表达关怀和亲密的感觉,如轻抚面和受、拍拍肩膀等。合理应用倾听技巧,尽量满足病人心理方面的需求,使他们感受到护理,人员给予的温暖和关怀,有时只静静地守在身边也是关爱。

(4)对临终病人进行护理时,关注点将不再是护理技术是否高超、姿态是否优美等,而护理品质将成为关注的焦点,这是非常重要的。为病人提供体贴入微的护理,真正体现了“护理不是单纯的自然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 愤怒期

(1)要有爱心、耐心,认真地倾听病人的倾诉,应将病人的发怒看成是-种有益健康的正常行为,允许病人以发怒、抱怨、不合作行为来宣泄其内心的不满、恐惧,同时应注意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2) 给病人提供表达或发泄内心情感的适宜环境,并加以必要的心理疏导,帮助其渡过心理难关,避免其过久地停留于否认阶段而延误必要的治疗。

(3)做好病人家属和朋友的工作,给予病人关爱、理解、同情和宽容。

  • 协议期

(1)护士应积极主动地关心和指导病人,加强护理,尽量满足病人的需要。使病人更好地配合治疗,以减轻痛苦,控制症状。

(2)为了不让病人失望,对于病人提出的各种合理要求,护士应尽可能地予以答应,以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最重要的还是给予病人更多的关爱。

(3)护理人员应鼓励病人说出内心的感受,尊重病人的信仰,积极教育和引导病人,减轻病人的压力。

  • 忧郁期

(1)护士应多给予病人同情和照顾、鼓励和支持,使其增强信心。

(2) 护士应经常陪伴病人,允许其以不同的方式发泄情感,如优伤、哭泣等。

(3)创造舒适环境,鼓励病人保持自我形象和尊严。

(4)尽量取得社会方面的支持,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安排亲朋好友见面,并尽量让家属多陪伴在其身旁。 、 (5) 密切观察病人,注意心理疏导和合理的死亡教育,预防病人的自杀倾向。

  • 接受期

(1)护士应积极主动地帮助病人了却未完成的心愿,继续给予关心和支持。

(2)尊重病人,不要强迫与其交谈。

(3)给予临终病人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外界干扰。

(4)认真、细致做好临终护理,使病人平静、安详、有尊严地离开人间。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